现在的位置:主页 > 综合新闻 >

油画创作要借鉴提升自我,应将本土意识和本土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在油画创作过程中油画材料和绘画技巧至关重要,从线条、画面、构图等多方面共同呈现绘画者的创作意图和时代内涵。油画具有托物言志、寓情于景的作用,材料和绘画技巧的综合应

在油画创作过程中油画材料和绘画技巧至关重要,从线条、画面、构图等多方面共同呈现绘画者的创作意图和时代内涵。油画具有托物言志、寓情于景的作用,材料和绘画技巧的综合应用是我国油画创作的发展方向和趋势。


油画材料是绘画的基本材料,不同绘画材料的组合和运用,可以呈现出不同的视觉效果,展现出不一样的绘画风格。画家运用油画材料,作为艺术语言,去感受世界、体验世界,并与观赏者达到情感共鸣运用油画材料,可以丰富油画创作,风格多样,展现出作品的真实情感。因此,在油画创作中,应当正确了解油画材料和性能,以发挥出材料的最佳效果

油画的着色材料包括基底材料、油画颜料和媒介剂三种,基底材料是承接油画颜料的底子材料,通常由木质板材、亚麻布、棉布等作为基底材料。油画颜料是指绘画时使用的不同色彩的材料,媒介剂的作用是调和油画材料,将颜料与基底材料融合。


乳剂材料是油性、水性材料混合而成的材料,同时具有水性和油性材料的优点,是一种新型材料,如蜡质材料和蛋彩。乳剂材料在油画中应用非常广泛,具有水性材料的优点,可用水稀释,干燥速度快,又具有油性材料的优点,可采用不透明的厚涂画法,干后不溶于水。现代材料如丙烯乙烯也是乳剂材料,在油画创作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油性材料是以天然树脂、传统蛋彩酿蛋白等制成的材料,是绘画的媒介剂,干燥缓慢、光泽度高,可反复厚涂,刻画出真实、细致的作品,色彩呈现能力强。油性材料干燥慢,光泽度高,符合现代人的审美,在油画创作中得到快速发展。传统绘画经历了由水性材料到油性材料的转变,也使得油画在此阶段得到了飞速发展。


在准备好油画材料后,创作者需要使用不同的绘画技巧以表现出不同的绘画主题和风格。油画创作者在完成绘画作品的基础上,应当考虑作品的持久性和稳定性,保证作品经过多年的洗礼,仍然可以表现出绚丽的色彩,使得作品得以流传,这就与绘画技巧有着直接的关系。绘画技巧可以充分发挥出油画材料的性能,表现出绘画者的主题思想,更能让油画保持色彩。绘画技巧通常包括不透明一次着色法、透明覆色法、不透明覆色法。

不透明一次着色法是指先在画布上勾勒出大体的形状轮廓,根据作者的创作意图进行着色,完成全部着色后,用刀刮去不正确的着色,重新着色,也称为直接着色法。不透明一次着色法在创作时所取的颜料较多,色彩浓厚,饱和度较高,笔触清晰,可以很好地表达创作者的情感。每次着色的色彩饱和度高,通常采取平涂、厚涂和散涂的涂法。平涂是指运笔力度均匀,方向一致,力度统一,用于平稳的物象构图中,构造静态的景物;厚涂运笔浓厚,大面积厚涂,形成几毫米高度的色块或色增,强化构图效果。

透明覆色法是指用稀释过的颜料多次绘制,在第一层颜料干透后进行第二层着色,每层着色不浓,第一层颜色不被第二层颜色覆盖,形成一定的混合色彩。如第一层是蓝色,第二层是深红色,两层色彩融合成紫色,并兼具冷色调和暖色调,并且展现出暖中带冷的效果,远远超出调色板的调和效果。透明覆色法,通常用于绘画人物肌肤的细腻变化,能够展现出惟妙惟肖的人物特征,由于需要反复


多次涂色,绘画时间长,不用于画家的即兴创作,捕捉动态的形态。

不透明覆色法是指首先用单色绘制出物象大体轮廓,然后多层上色,暗处较薄,中间和亮处层层涂色,形成色块之间的对比,因此又称为多层着色法,不透明覆色法经过多层上色,图层上色不均,易形成较大的色彩对比。不透明覆色法常和透明覆色法结合使用,用透明覆色法给暗处物象着色,表现出形体的透明感和空间感,用不透明覆色法给亮处物象上色,形成色彩的饱和感油画材料与绘画技法在油画表现中的作用。

在油画创作中油画材料和绘画技巧至关重要,绘画时需要将油画材料和绘画技巧相结合,通过组合线条、画面和构图,以表现出创作者的思想情感,表达出独特的内涵。画家通过线条、画面和构图等元素,勾勒出心中的画面,展现出艺术魅力,传递作者创作意图,反映时代内涵。油画材料和绘画技巧是画面、背景和人物呈现、创作在意图情感传递的重要途径,通过不同的表现手法和形体、色彩,表达出真实的创作情感。

文章来源:《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网址: http://www.cfxyxbzzs.cn/zonghexinwen/2020/0718/374.html

上一篇:道路桥梁沉降段路基路面施工技术
下一篇:入伏啦!浅谈艾草的研究应用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投稿 |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编辑部|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版面费 |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论文发表 |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