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综合新闻 >

赤峰又上央视啦!这次是因为......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央视主播现场讲述敖汉小米的历史及特色 主播现场品尝敖汉小米粥,赞不绝口 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境内,是典型的旱作农业区,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造就了这里独特的农耕文

央视主播现场讲述敖汉小米的历史及特色

主播现场品尝敖汉小米粥,赞不绝口

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境内,是典型的旱作农业区,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造就了这里独特的农耕文化,在这里,去年建成的敖汉小米博物馆就记录了当地小米发展的历史变迁,下面我们就跟随记者一起去打卡这个独特的小米博物馆。

走进博物馆展厅,从新石器时代打磨粗糙的石质工具,到当代还在使用的木质农具,各式各样的展品应接不暇,其中这件盛放着灰黑色的泥土和颗粒的容器格外引入注意。

赤峰市敖汉小米博物馆馆长?阮红梅:这是咱们博物馆最重要的展品之一,2001-2003年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在咱们敖汉旗的兴隆沟遗址浮选出来的碳化的栗粒和黍粒,证实距今8000年左右的兴隆洼文化时期旱作农业系统已经形成。奠定了敖汉旗在全球范围内作为旱作农业起源地的重要历史地位。

除了 “八千粟”外,众多质地不同形状各异的农具也吸引了不少游客的目光,从挖地的石耜、碾米的石磨,到耕种的犁车、去皮的扇车,这些农具都承载了当时劳动人民的智慧。

赤峰广播电视台记者 李浩然:我身前的这个工具,就是8000年的古人们用来加工谷子的石磨,据说当时的人们把收割后的谷粒放在这中间,然后用这个石棒来回碾压,就能把谷粒的壳去掉,得到黄灿灿的小米了。刚才我试了一下,这个石磨用起来真的不是那么容易的,可见古人们用这个加工谷子也是有自己的一套手段的。

赤峰市敖汉旗新惠第八小学学生?阮煜阳:有意思,以前我们都没见过这种东西,也不知道古代的人怎么加工谷子的,刚才我试了一下特别有趣。

除了历史文物,由92种谷子种籽组成的“敖汉旗谷子种子基因库”也十分特别,这些都是从敖汉谷农手中自留的农家品种抢救性收集得到的。

赤峰广播电视台记者?李浩然:这些谷子都是自然进化的结果,比如说这个谷子的谷穗芒比其他的谷子要长,长芒的谷穗能有效地防止鸟类蹬踏和啄食,从而保障自身的稳产高产。而大家可以看到有的谷穗颜色深而有的颜色浅,深颜色去壳后产出的是黑米、绿米,而浅颜色的产出红米、黄米和白米。

现如今,敖汉旗人不仅仅是种谷子产小米,还把小米产业做大做强,做出了花样,在当地,由小米衍生出来的小米产品达到了数十种之多,在小米博物馆的展厅里,各色小米粥、小米饭、小米散状、小米饹豆、小米锅巴等老百姓餐桌上喜闻乐见的产品游客都可以免费品尝。

赤峰广播电视台记者 李浩然:我手上拿的就是咱们当地的特色美食小米锅巴,他是用小米为原料经过好几道工序制作出来的,不仅好吃美味,而且还营养丰富,深受当地人的喜爱。

如今,敖汉旗的粮食种植面积从2010年的287万亩上升到2019年的400万亩,其中谷子种植面积就占到了100多万亩,总产量5000万公斤,小米产业已成为敖汉旗的一张新名片。

来源:赤峰广播电视台

(图文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ID:chifengjizhi

文章来源:《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网址: http://www.cfxyxbzzs.cn/zonghexinwen/2021/0519/627.html

上一篇:赤峰市安定医院组织开展大组长护理技能操作大
下一篇:身边事:内蒙古赤峰一防洪渠积存大量垃圾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投稿 |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编辑部|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版面费 |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论文发表 |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