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浅谈赤峰地区博物馆文化产业的发展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中共“十八大”指出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建设。博物馆依靠自身丰富的文物资源,发展特色文化产业,正符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要求,同时对推进社会主

中共“十八大”指出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建设。博物馆依靠自身丰富的文物资源,发展特色文化产业,正符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要求,同时对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建设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发展博物馆文化产业对促进博物馆事业全面、健康、有序地发展亦有重要的作用。

一、赤峰地区博物馆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

博物馆是对公众开放的永久性机构,是公益性的组织,是文化事业单位,也是文化产业的核心组成部分。具有社会教育、科学研究、文物收藏等职能。现在越来越多的博物馆出现公益性与经营性并存的现象。博物馆的文化产业是指以博物馆为主要资源、从事博物馆文化产品的生产经营和服务的一种文化产业,包括收藏、展示、传播、研究等一系列与博物馆业务紧密相关的、或作为其外延的、或支持和补充性的活动。

赤峰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举世瞩目的红山文化的发祥地。近年来,赤峰地区的博物馆文化事业发展迅速,在文物收藏、社会教育、展成布置、科研等多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成为展示赤峰厚重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是赤峰城市发展的一张崭新的名片。据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资料显示,赤峰已发现各类文化遗存7300余处,约占到内蒙古自治区的三分之一。截止2015年底,赤峰地区共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412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0处,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70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91处,旗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1处。经登记注册的各级、各类博物馆20家,其中国有博物馆12家,非国有博物馆8家,国有博物馆中二级馆1家,三级馆5家。

尽管赤峰地区的博物馆在积极地探索文化产业的建设,但是文化产业链没有形成,仍属于产业发展的初级阶段。少数博物馆也在积极地探索开发研究博物馆文化产品,例如,赤峰市博物馆、巴林右旗博物馆出版了一些关于博物馆的书籍,然而收益并不大。还有就是提供文化服务,如讲解服务,赤峰市博物馆有一支优秀的讲解员队伍,而其他博物馆在这方面还稍显薄弱,整体的文化产业发展不尽人意。同时,在博物馆的经营过程中,均普遍存在着资金不足、产业经营缺乏指导等问题。

二、赤峰地区博物馆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资金不足,经费紧张

现代博物馆的资金来源基本上有三种:政府拨款、企业资助、个人捐款。紧张的经费是博物馆面临的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经济是基础,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持就有可能导致如民间的一些珍贵的藏品不能及时有效地征集、文物的修复、保管、科研不能及时进行等问题。资金不足使得博物馆文化产业的建设无从谈起。国有博物馆在赤峰地区的博物馆中占主导地位。国有博物馆主要是依靠国家财政的支持,自身创收、创汇鲜少,已经形成依赖性,因而在博物馆文化产业方面缺乏积极性、创新思维。

(二)文化产业专业研发人员缺乏,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众所周知,国有博物馆是靠国家全额拨款的单位,其专业技术人员也是捧着所谓的“铁饭碗”,部分人员缺乏积极进取的精神,少有科研精神,素质也是参差不齐。文化产业方面的专业研发人员更是寥寥无几。部分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研究能力有限,为了职称才被动地写一些文章、论文等,没有从心底来积极地搞学术研究,更没有意识来进行文化产业的专研与开发。归根结底,就是有“铁饭碗”的保障,写与不写,都与薪水不挂钩,关系不到个人切身的利益。非国有博物馆中也存在着专业人员严重缺少的问题,这也是其经营管理中缺乏专业指导的因素之一。

(三)博物馆特色文化产品缺乏,产业结构不明确

处在初级阶段的赤峰地区博物馆文化产业,没有明确的产业结构规划,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发展蓝图,也没有具有地方特色的博物馆文化产品。文化产品有有形和无形之分,有形的如书籍、著作、纪念品、文物仿品,是能够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体;无形的如讲解服务,看不见、摸不着,是能够被感知的、能给购买者留下深刻印象的产品。文化产品、文化服务一定要有特色才能满足参观者的好奇心和个性化需求。前面已经提到了,现有的博物馆文化商品,仅停留在书籍、著作、讲解服务等方面,收益微薄。原因很多,但最主要的就是不清楚市场的需求,不清楚观众真正感兴趣的东西是什么。

三、赤峰地区博物馆文化产业发展的对策

文章来源:《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网址: http://www.cfxyxbzzs.cn/qikandaodu/2020/0904/441.html

上一篇:少数民族地区少儿阅读推广的创新发展研究 —
下一篇:赤峰初级师范学堂的“卒业凭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