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提升赤峰学院三型人才培养质量研究(3)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2.提高教师专业素质 “三型”人才培养目标要求教师拥有多元化的知识结构。教师应熟练掌握本专业的理论知识及基本技能,掌握一定的跨学科、跨专业知

2.提高教师专业素质

“三型”人才培养目标要求教师拥有多元化的知识结构。教师应熟练掌握本专业的理论知识及基本技能,掌握一定的跨学科、跨专业知识。如:国际贸易专业日语教师除了具有扎实的日语专业基本功之外,还要精通国际贸易的理论知识,熟知电子商务、金融、会计、营销等领域里的专有词汇;具备一定的商务日语写作能力; 掌握商务谈判技巧;熟悉商务政策、日本社会的社交礼仪。教师要拥有丰厚的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学法知识,并能熟练地将其应用到本专业教学之中。及时了解本学科教学的前沿动态,将信息技术与所授课程相结合,根据本专业特点及学生的实际状况,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进行教学,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创新能力。

科研与教学是相辅相成的,是衡量一位教师专业知识与应用能力的重要标志。转型期我校教师的科研重心应放在应用研究上,侧重成果的应用价值。鼓励教师到企业参与科技研发,通过产学研相结合的方式把他们的研究成果应用于生产,以促进赤峰地区经济发展。

“三型”人才培养目标要求教师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行业工作经验。学校可通过物质奖励、职称评聘优先等方式鼓励教师参加实践活动。选派一些骨干教师到企业实习或挂职锻炼,提高其业务操作技能。通过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双方共同培养人才,促进教师尽快转型。制定“导师制”人才培养方案。从行业部门选拔一些业务能力强、实践经验丰富的会计师、工程师、园艺师等作为青年教师的导师,通过“传帮带”的方式,对其进行实践训练。

3.建立教师培训体系

学校应建立起完整的教师培训体系,培训内容要丰富、形式要多样。定期聘请行业专家、领军人物来校对教师进行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选派教师外出进修、访学,让其获取新知识。鼓励年轻教师攻读学位,引导其向高层次发展。为教师提供开展学术交流、参加学术会议等机会,提升其科研、创新及应用能力。

4.创设良好的工作环境

学校应加大投资,改善办学条件,营造吸引人才并留住人才的良好氛围。通过精神激励、物质奖励的方式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提高教师福利待遇,增加其课时津贴。发放住房补贴或团购住房,解决教师住房问题,让其集中精力做好本职工作,避免校外兼职。增加科研奖励额度,调动教师的科研积极性,引导他们为赤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完善职称评聘制度,“双师型”教师应以精通行业技术操作为标准,可实行“双职称制”。在拥有教师系列职称的同时,鼓励他们评定工程师、建筑师、会计师等职业系列职称。打破职称聘任“终身制”现象,制定科学、合理的评聘体系。定期对教师进行聘任,同时规定聘期内应完成的教学及科研任务。

(四)加快教材建设与开发

“三型”人才培养目标要求我们必须加强与行业联系,校企合作开发教材。选聘专家、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行业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共同编写教材。在内容上,通识教育类教材应注重科学性、系统性、实用性;学科教育类教材应注重先进性、针对性、实用性;素质教育类教材应注重趣味性、实用性及实践性。所配练习内容设计要全面,体现出应用、复合、创新。根据行业发展动态,不断修订教材,将行业新技术、新成果及时编入教材。推进“互联网+”的教材改革,加强数字化教材建设,共享优质资源。

我校所使用的创新创业教材均为国内统一编写,案例选择并不适合所有学生。应根据我校各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如:动手能力、创新创业能力、职业素养水平等设计知识点、教学案例和实训活动。遵循教育规律,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设计教学内容,按照生涯认知期(大一)——自我探索期(大二)——探索环境期(大三)——生涯发展期(大四)这四个阶段来编写教材。

(五)持续产学研合作之路

目前,我校与富龙集团、青软集团等10 家在行业中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企业合作,开设合作办学专业(方向)14 个,还不能有效满足我校“三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需求,应进一步探索产学研合作之路,秉持“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办学思路,扩大校企合作范围,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及就业能力。

总之,赤峰学院只有不断完善“三型”人才培养体系,才能满足市场需求,顺利完成向应用型大学转型。

文章来源:《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网址: http://www.cfxyxbzzs.cn/qikandaodu/2021/0222/547.html

上一篇: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网上教学探索与实践
下一篇:项目本土化实践现状宏观调查以赤峰学院为例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投稿 |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编辑部|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版面费 |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论文发表 |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