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综合新闻 >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武川县坝顶北魏祭祀建筑遗址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历史学院师生聚精会神的听讲座 摄影:额尓敦花拉 11月11日下午,由赤峰学院历史文化学院、内蒙古红山文化研究基地、内蒙古红山文化与中华早期文明协同创新中心以及内蒙古红山文化

历史学院师生聚精会神的听讲座

摄影:额尓敦花拉

11月11日下午,由赤峰学院历史文化学院、内蒙古红山文化研究基地、内蒙古红山文化与中华早期文明协同创新中心以及内蒙古红山文化与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基地共同主办的“红山讲坛”第二十期讲座圆满举办,主讲人是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博士、研究馆员张文平先生,历史文化学院孙永刚教授主持,讲座对近几年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武川县进行考古发掘的坝顶北魏祭祀遗址进行了讲解。

坝顶遗址的性质认定是其研究的重要的一环,在经过专家学者分析与研究后认为,坝顶北魏祭祀遗址其作用不仅限与祭天、还具有祭祖、祭山、祭水等,坝顶遗址的建筑形制既有中原文化元素,还具有游牧文化特征,体现了拓跋鲜卑在继承华夏礼制的前提下,还保留了游牧民族的习俗。这一重要发现,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时代意义。

祭祀文化石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秦汉及唐宋元明清时期均有国家性质的祭坛及祭祀遗址,坝顶遗址的发现填补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地区皇家祭祀遗存的空白,其建筑形制是古代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之间文化交流与融合的体现,阴山山脉作为农耕经济与游牧经济的分界线,见证了民族对抗与交融,如果说战国秦汉长城是阴山文化的筋骨,那么阴山山脉上矗立的山祠天坛便是阴山文化的灵魂。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本次讲座中,历史文化学院教师以及2020级文博专业的研究生参加了线下讲座,校内外其他年级及相关专业师生通过线上参会,并就坝顶北魏祭祀遗址等问题展开讨论。

编辑:张 颖

“红山讲坛”·第二十讲--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武川县坝顶北魏祭祀建筑遗址

发布时间:2021-11-15

张文平院长首先对坝顶北魏祭祀遗址的发现、位置、面积及发掘经过进行了简单的介绍,肯定了坝顶遗址为一处北魏时期皇家祭祀建筑遗址,并对坝顶遗址日后的考古发掘,遗址保护等工作进行了展望。

作者/来源:中亚研究

随后,呼和浩特文保中心的董萨日娜老师从坝顶遗址的发现过程、2019年-2021年度考古发掘主要收获、坝顶遗址的性质认定以及坝顶遗址的学术价值与历史意义等四个方面对遗址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坝顶遗址位于阴山山脉中段蜈蚣坝顶顶部,总面积达1万平方米,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于2019-2021年对该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发掘面积达1900平方米,遗址为一处圆形的建筑基址,从内到外由内室、内壕、内壝、外壝、外壕组成。整个遗址的建筑形制体现了一定的礼制。坝顶遗址在进行考古发掘的同时结合动物骨骼鉴定、碳十四测年、植物考古分析、遗址建筑复原、遥感考古等多学科研究方法。在考古发掘工作的多机构多学科的聚力,充分展现了我国新时期考古理念和考古技术的进步。

两位专家运用详实的材料、丰富的知识对首次发现的北魏皇家祭天遗址进行了精彩的讲座,讲座在同学们意犹未尽的聆听中结束。

校稿:张 明

文章来源:《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网址: http://www.cfxyxbzzs.cn/zonghexinwen/2022/0811/1012.html

上一篇:红山区永巨小区 VS 恒大华府,哪个更宜居?
下一篇:内蒙古风景画家 布和朝鲁先生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投稿 |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编辑部|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版面费 |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论文发表 |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